長著一根奇怪長鼻子的貘,是個招呼不打就隨意對別人進行催眠的傢伙。但是他的催眠突襲卻對你無效,不知道是他本領不行,還是你擁有著特殊的「超夢體質」。但不管原因為何,你都決定離這傢伙遠點了…
米格爾原本是知名的心理醫生,主攻的領域正是犯罪心理學。他經常受邀為擁有心理健康問題的罪犯進行治療,而他最擅長的手段就是催眠。經過他催眠治療的罪犯大多都能恢復正常,即使無法治癒也能暫時緩解症狀。
但是就在米格爾認為自己的醫學理論已經無懈可擊的情況下,一個奇怪的病人出現了。這位病人錯亂而癲狂的精神狀態讓米格爾一籌莫展,各種催眠手段也都對其無效。在查閱資料後米格爾得出了一個結論,這個病人一定是擁有極為罕見的「超夢體質」,擁有該體質的患者易將夢境與現實混淆,並且絕無被催眠的可能。
這個結論等於將米格爾引以為傲的催眠療法判了「死刑」,學術對手們也藉此機會對他展開了冷嘲熱諷。不甘就此失去學術權威地位的米格爾最終選擇了一項危險的嘗試,那就是改進被稱為心理學墳墓的「共感療法」。
所謂「共感療法」指的是醫生透過模仿病人的言行,由內而外的感知病人的精神世界,最終發現病因並進行治療的方法。只不過,米格爾在此基礎上更加深入了一步,他為了證明自己的催眠療法可以戰勝所謂的「超夢體質」,在治療過程中插入了一個環節,那就是在學習模仿病人的心理狀態後,對著鏡子催眠自己。 「在表意識休眠狀態下,潛意識將能不受阻礙的模擬病人的精神世界。」這是米格爾提出的理論。他將該方法命名為「逆向催眠法」。
為了展現自己對新療法的自信,米格爾邀請了許多學術專家們一同見證了他的診療過程。模仿、催眠、感受,米格爾透過「逆向催眠法」順利進入了病人的精神世界…
「那是一個有序的混亂空間,破壞慾望的初衷是為了將一切恢復本源,我感受到了某種熱切的平靜。」當米格爾醒來之後,激動的將自己的體驗告訴了台下的觀眾們,但卻從他們的臉上讀出了驚訝與恐懼……回過神來的米格爾發現自己用於記錄病情的鋼筆被牢牢的攥在手裡,而筆尖的另一端卻深深插入了病人的眼窩中!很顯然這次的精神模擬是成功的,只是有些「過於」的成功了。
因蓄意殺害病人,米格爾被送入了這座監獄。在服刑過程中他認識了山羊‧威爾伯,威爾伯的神祕理論給了米格爾諸多啟示。他漸漸開始明白那個「混亂空間」究竟是什麼?以及那個病人在死亡時,為何臉上會掛著一種勝利者般的笑容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