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着一根奇怪长鼻子的貘,是个招呼不打就随意对别人进行催眠的家伙。但是他的催眠突袭却对你无效,不知道是他本领不行,还是你拥有着特殊的“超梦体质”。但不管原因为何,你都决定离这家伙远点了…
米格尔原本是一名知名的心理医生,主攻的领域正是犯罪心理学。他经常受邀为拥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罪犯进行治疗,而他最擅长的手段就是催眠。经过他催眠治疗的罪犯大多都能恢复正常,即使无法治愈也能暂时缓解症状。
但是就在米格尔认为自己的医学理论已经无懈可击的情况下,一个奇怪的病人却出现了。这个病人错乱而癫狂的精神状态让米格尔一筹莫展,并且各种催眠手段也都对其无效。在查阅资料后米格尔得出了一个结论,这个病人一定是拥有极为罕见的“超梦体质”,拥有该体质的患者易将梦境与现实混淆,并且绝无被催眠的可能。
这个结论等于将米格尔引以为傲的催眠疗法判了“死刑”,学术对手们也借此机会对他展开了冷嘲热讽。不甘就此失去学术权威地位的米格尔最终选择了一项危险的尝试,那就是改进被称为心理学坟墓的“共感疗法”。
所谓“共感疗法”指的是医生通过模仿病人的言行,由内而外的感知病人的精神世界,最终发现病因并进行治疗的方法。只不过,米格尔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了一步,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催眠疗法可以战胜所谓的“超梦体质”,在治疗过程中插入了一个环节,那就是在学习模仿病人的心理状态后,对着镜子催眠自己。“在表意识休眠状态下,潜意识将能不受阻碍的模拟病人的精神世界。”这是米格尔提出的理论。他将该方法命名为“逆向催眠法”。
为了展示自己对新疗法的自信,米格尔邀请了众多学术专家们一同见证了他的诊疗过程。模仿、催眠、感受,米格尔通过“逆向催眠法”顺利进入了病人的精神世界…
“那是一个有序的混乱空间,破坏欲望的初衷是为了将一切恢复本源,我感受到了某种热切的平静。”当米格尔醒来之后,激动的将自己的体验告诉了台下的观众们,但却从他们的脸上读出了惊讶与恐惧…回过神来的米格尔发现自己用于记录病情的钢笔被牢牢的攥在手里,而笔尖的另一端却深深插入了病人的眼窝中!很显然这次的精神模拟是成功的,只是有一些“过于”的成功了。
因蓄意杀害病人,米格尔被送入了这座监狱。在服刑过程中他结识了山羊·威尔伯,威尔伯的神秘理论给了米格尔诸多启示。他渐渐开始明白那个“混乱空间”究竟是什么?以及那个病人在死亡时,为何脸上会挂着一种胜利者般的笑容…